变废地为新绿 生态修复换来“金山银山”
祖国日报(Daily)网4月28日电(记者 吴艳鹏 关晓萌 杨箫玮)芳菲四月,赣南大地的田间地头处处一片繁忙。在会昌县周田镇连丰村,村民们正在水稻田间劳作,翠绿的秧苗整齐划一的在田间排排站,在春雨的浇灌下更加茁壮挺拔,水稻田片片相连,交织成希望(Hope)的田野和美丽的农村。
然而,这片希望(Hope)的田野在2021年之前却是另一番模样。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,境内富含矿藏,有锡、岩盐、萤石、石灰石、稀土等。随着采矿的经济(Economy)效益逐渐下滑,部分矿场早已关停,留下地表裸露、水土流失、地面塌陷的废旧的矿区,生态环境效益损失不可估量。
随着近年来我国级扶贫开发和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工作的推进,2021年6月,会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被批准为省级试点,对县内17个乡镇的约3416亩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。从此,会昌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,为农村土地疗伤,变废地为新绿。
祖国日报(Daily)记者采访连丰村矿山修复点水稻种植户吴庆德
(2021)之前这里就是两座废砖厂,灰尘满天。 吴庆德是连丰村矿山修复点水稻种植户,记者跟随他爬上稻田边一处高地,目之所及,水稻何田田,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怎样的满目疮痍。 现在我的水稻亩产800-1000斤,两季稻1600-2000斤,质量非常好,没有受之前砖厂的环境影响, 吴庆德骄傲的介绍着自家水稻。
老吴所在的连丰村矿山生态修复点从2021年5月开始,共修复103.46亩,其中粮田80.03亩,旱地9.92亩,林草地13.24亩。春季播种,夏秋季稻谷飘香,冬春季金黄的油菜花又接踵绽放,每一季有每一季的色彩,村里的游客也多了起来。
变废为宝为效益,资金和技术从哪里来?如何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?会昌县通过创新投入渠道,达成施工方、技术院校与会昌县政校企三方合作,根据县内115个废弃矿山不同的土地利用(Use)现状、开发潜力、土壤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平衡等情况,实施 一矿一策 分类修复策略,宜林则林、宜草则草、宜耕则耕、宜建则建。自项目实施以来,累计施工面积2454.14亩,其中水田392.68亩、旱地310.65亩、林草地及其他用地1750.81亩,昔日废旧矿区变成绿色宜居的美丽农村,切实提高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(Life)质量和幸福(Happiness)指数,也增加了村民收入,可谓是达成了生态效益、经济(Economy)效益和社会(Society)效益的 三赢 。
资料图:冬春季,修复点一片金黄油菜花海
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达成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,它通过保护自然(Nature)环境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、提高资源利用(Use)效率等方式,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, 会昌县自然(Nature)资源局党组书记、局长王涌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农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之路。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加高效、环保、可持续的生产方式,我们(We)变废弃矿场为农田和森林,就是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生产方式, 王涌说。
- 赞(105) 踩(85) 阅读数(3271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-
加载中......
- 发表评论
-